?結束帶(又稱捆扎帶、打包帶,用于貨物捆綁固定)的結構穩固性直接影響貨物運輸安全,使用時需從帶體本身質量、連接強度、捆扎張力三個維度檢查,具體方法如下:
?

一、檢查結束帶本體的結構完整性
外觀無損傷
帶體表面:無明顯裂紋、劃痕、孔洞(橫向裂紋可能導致斷裂,縱向劃痕深度≤帶厚的 1/3),邊緣無毛刺(避免切割手或磨損貨物)。
材質均勻性:觀察帶體是否有氣泡、雜質或局部變薄(用手指捏摸,厚度偏差≤0.1mm),劣質帶體的厚薄不均會導致受力不均,易在薄弱處斷裂。
抗彎折性:將帶體反復彎折 5-10 次(180° 對折),無明顯白痕或裂紋(尤其 PP/PE 材質,白痕過多說明材質脆化,韌性不足)。
規格與承重匹配
核對帶體寬度、厚度是否符合使用需求(如手動打包帶常見寬度 12-16mm,厚度 0.6-0.8mm),寬度 / 厚度不足會導致承重不足;
根據貨物重量選擇對應強度的結束帶(如 PP 帶承重一般 100-300kg,PET 帶可達 500kg 以上),避免 “小帶捆重貨”。
二、檢查連接部位的穩固性(關鍵受力點)
熱熔 / 卡扣連接強度
熱熔連接(全自動打包機常用):
熱熔接頭寬度≥帶體寬度的 80%,厚度均勻,無虛焊(接頭處無明顯縫隙);
用手反向拉扯接頭兩側,持續 5 秒,接頭無開裂、分離(合格標準:接頭強度≥帶體本身強度的 70%)。
卡扣連接(手動打包常用):
卡扣與帶體匹配(卡扣寬度≥帶體寬度),咬合緊密,無松動(用手晃動卡扣,帶體不滑動);
卡扣的金屬齒(或塑料倒刺)完全嵌入帶體,無打滑痕跡(避免運輸中松脫)。
接頭位置合理性
接頭避免位于貨物棱角處(棱角會增加局部摩擦,導致接頭磨損斷裂),需距離棱角≥5cm;
多道捆扎時,接頭需錯開分布(間距≥10cm),避免集中受力導致整體松動。
三、檢查捆扎后的整體張力與貼合度
張力均勻,無松弛
帶體緊貼貨物表面,無明顯下垂、松動(用手指按壓帶體,變形量≤1cm),尤其捆扎不規則貨物時,需確保每道帶子張力一致(可通過張力儀檢測,手動打包張力一般 50-100N,機械打包 100-300N)。
多道捆扎的間距均勻(如每 30-50cm 一道),重點部位(如貨物頂部、底部)需加密,確保貨物無晃動空間。
與貨物貼合無偏移
帶體無歪斜(與貨物邊緣平行度偏差≤5°),避免因傾斜導致局部受力過大;
帶體與貨物之間無異物(如石子、線頭),防止運輸中摩擦磨損帶體。
四、特殊場景的附加檢查
重復使用的結束帶
重點檢查帶體是否有老化(如 PP 帶變脆、PET 帶表面發白)、局部磨損(厚度減少≥20% 需更換);
接頭處若有二次熱熔 / 卡扣痕跡,需加倍測試強度(重復使用的帶子強度會下降 30%-50%)。
惡劣環境使用前
低溫環境(≤0℃):檢查帶體是否脆化(彎折測試無裂紋);
潮濕 / 腐蝕性環境:金屬卡扣需防銹處理(如鍍鋅),避免銹蝕斷裂。